第1章 文科狗的好时代

大明王朝嘉靖二十五年夏秋之交,人间天堂杭州的浙江省贡院里,一个长发及腰,蓬头垢面,大热天的还裹着长衫的少年郎,仰望星空在那儿怀疑人生。

他原本是只二十一世纪的文科狗,当年高考完估分也就是个二本线。于是他考虑到自己家老爸老妈都是打工的,家里也没门啥好亲戚,不可能帮他安排将来。

于是他志愿就报了个二本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想着毕业后能当个老师。到时候有了这么个老师的身份,至少能招那些思想传统的老丈人、老丈母娘喜欢,容易脱单不是?

文科狗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他一毕业拿到大学文凭,社会就开始教他做人了。一个二本文凭,家里没钱没关系,还没有扬州美女的风情万种活好,想去学校当老师?呵呵!

因此毕业后,文科狗在网上投了不知道多少份简历,无数个日夜望眼欲穿的等待,却连个面试邀请都没捞到。

最后文科狗死心了,蔫头搭脑的回了他的老家,在那儿找个份只要求有高中文凭就可以,月薪三千,吃住自理的图书馆管理员工作。

就这样死皮赖脸的在图书馆里,跟一群阿姨大妈厮混了两年多,曾经的理想越来越远,日子越过越迷茫。

一日聊同学群,又被别人的功成名就,伤到了自尊心,买了酒和卤菜在图书馆书库里,借酒浇愁喝得是伶仃大醉。

可不知怎么的,文科狗一醒过来,就全身这模样,坐在这么个老式公共厕所蹲坑一样的小格间里,成了这个大明正在参加乡试的小秀才了。

接收这个小秀才的记忆,小秀才他叫王道秋,今年十六岁,湖州府长兴县人。从小就有神童的美名,去年县试、府试、院试,更是三场案首,拿了个小三元。

如此高的成就,于是身边的熟人和他自己家人,都夸赞着他可以考中解元。众人的期待,考不好实在没脸回去再见江东父老,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小秀才考前天天头悬梁、锥制股。每日这么用功,睡眠不足,外加营养没跟上。因此小秀才进考场时,他整个人其实就有些恍惚。

而在拿到试题后,小秀才更是傻了,有两道八股题,他居然连这题目是啥意思都看不懂。连解题都做不到,那还考个屁啊!于是心里压力太大,急火攻心,小秀才也就在乡试的这第一晚,呜呼哀哉被二十一世纪的文科狗给夺了舍。从此二十一世纪的文科狗,也就成了这大明十六世纪的读书人,王道秋。

仰望星空,王秋嘀咕道:“老天爷,你还真心疼我,给了我这辈子这么个体面身份。考不中举人,还真能回乡下去干个私塾先生,倒是圆了上一辈子的教师梦。老天爷啊,老天爷,我谢谢你!可你要能让我考过这科举,那我就更谢谢你了。老天爷,你要真心疼我,就让我穿回图书馆,开卷考吧!”

“嗖”,装备二十一世纪灵魂的王道秋。得寸进尺刚发表完,他那灵魂就有如火箭发射似的,飞速脱离身体,直向天际飞去,而文科狗这时也瞬间失去了意识。

当王道秋再次恢复意识后,睁眼望去,发现自己还真回到了图书馆。太兴奋了,文科狗顾不得研究这科不科学,反正穿越这种事都遇上了,还鸟他什么科学。

于是王道秋双掌合十,先向虚空拜了几拜,表示了一下对老天爷的感谢。然后他就快速的去古文书架那儿,找答案开卷考了。

明代的这八股文考试形式非常变态,或者说它根本就是拿来折磨读书人的。这考试的考题它是从四书五经,也就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和《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巜春秋》这九本儒家经典里找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然后让你去诠释这个语句的义理,并要求据题立论。

八股文还规定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每篇开始以两句话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讨论的内容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对四书五经的注解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展开。

而且写八股文,起讲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为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部分。未尾再加上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叫做大结。

从起股到束股,每组都有两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称为八股交。这八股文从内容到语言形式,严格限制作者自由阐发的空间,它的重要体裁特征就是强调对偶性。

说白了这八股文就是只要你脑子内存够大,又肯花苦功去死记硬背,那你这八股文就0k了。也就很像咱们后世学英语,只要你愿意花苦功去背那些英语单词和语法,而且你脑容量又足够大,能存得下那么多的单词和语法,那你考英语至少笔试是没问题了。

说到这儿,文科狗就想问问那些狗屁砖家了,你们一直说八股文禁锢人的思想,那你们是从哪儿看出来,这八股文跟人的思想有关系的?

这八股文跟思想有半毛钱关系啊?它就是一种死记硬背的东西,严格限制你自由阐发的空间。也就是说学八股文,你背就完了,根本就不需要理解。

所谓的八股文,这就是一种完全靠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他跟思想屁关系都没有。就比如让你背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这确实很折磨人,但这跟你的思想有什么关系,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吗?

还有那些砖家提倡什么要充分调动人思想的自由性。对,这样符合人性。可问题是开茶话会,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议论。但考试也能这样吗?噢,鼓励考生们都自由发挥,想怎么写怎么写,那这最后怎么评分呢?

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考试成绩全由批卷的个人好恶来评分,这样的考试大家敢想吗,这样的考试它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

排除扬州美女三本民办学历,为什么能过司法部门千军万马挤破头的选拔,那些背后的肮脏。我们就假设所有的批卷官都是公正无私的,可他们的为人处世风格能一样吗?

就比如一个思想比较保守的考生,他的文章如果落在一个同样思想保守的批卷官手里,那他就是人才啊!可如果这思想保守考生的文章,落到一个思想激进的批卷官手里,那结果就是一部悲剧了。

同样的卷子,由不同的批卷官来批,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那这样的考试,亳无疑问最后都会变成扬州美女那样的面试,除了碰运气也就是背后的那些交易了。至于公平,那你上床睡觉去吧,梦里面有公平。

所以像国家级的那种级别的考试,它的主观题分数肯定被设定是少部分,绝大多数分数它肯定是有标准答案的。要不然这考试的公平性怎么保证?

所以说八股文考试,它虽然完全就是一种应试教育,考试内容根本就没有什么实用性,但它公平啊!而且文科狗上辈子学了四年汉语言文学,也研究过这明清的八股文。说实在的,当年一研究,文科狗还发现了这八股文背后的那些政治智慧。

开创八股取士的老朱同志毒啊!那智商真不愧是能从一个讨饭和尚,混到黄袍加身的。可以说只要是一个对历史感兴趣,愿意在这方面花时间的。你就会发现实行八股取士的明清两代,他们负责国家日常运转的行政体系,那些高级别行政官员,他们中很少有出身于显赫家庭的,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于基展农民,基层普通官员家庭的子弟。

这也就是说,实行八股取士的明清两代,他们的高级行政官员,根本就不存在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一世袭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不是老子官越大,就越方便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前途吗,可又为什么那些大官的儿子,在明清两代五百年里,基本上就没有能进入国家核心决策圈的?

要理解这个现象,就要说到八股取士那变态的考试方式了。所谓八股文考题,那都是考官从四书五经九本书里,刻意挑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出来,让你写命题作文的。

而且你在做这道八股题时,开头破题两句话,你就要点出作为考题的这句话或这个词语,它出自哪本书哪一章。这也就是说你要做八股题,你首先就要把四书五经这九本书背的滚瓜烂熟,知道这考题是出自哪本书哪一章,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否则连破题都做不到,你还能写啥?而且如果批卷官看到你那开头破题就错了,你下面的文章他根本就不会看,直接就是个零分。

还有你破题后,按着八股文的要求,你对这题目的阐发,得按着以朱熹老爷子为主的一群大儒,对四书五经各章句的注解来展开,你自己的想法只能是文章里一丢丢的陪衬。

所以说要做好一股八股文,基础就是要把四书五经九本书,以及对这九本书各章句的注解,都要背熟。同志们,想想吧,要背熟九本书,外加比这九本书还要多几倍的辅导参考书,这是多大的一个背诵量。

因此想学八股文,普通智商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脑容量不够,你根本就记不下那么多文字。就像你手机内存不够,下载不了多少东西一样。

同时要在你脑子里存下这么多东西,除了聪明以外,你还必须勤奋。毕竟要死记硬背下这么多东西,你光聪明肯定是不行的,你得用苦功,天天背年年背,不断加深自己对那些文字的记忆。这样在考试时,面对考题你才能跟搜度娘一样,一下子把资料搜出来。

一个四书五经八股文,就要下那么多苦功,长年累月的去死记硬背。而明清的八股取士,它考的可不仅仅只是八股文。除了八股文,明清科举还考历史、法律、策论、算术。毕竟明清两代的行政官员,那都是拿一份工资干上百人活的,要懂的东西得多。

就比如一个县太爷,他在县里不仅是全县最高行政官员,他还兼着侦查审理案子,收税等工作。所以要完成这些工作,县太爷的法律知识和数学,必须得过关。

想想吧,四书五经九本书外加这九本书的官方指定辅导书;全套国家的刑法、民法;中国用千年计算的历史………。

算了,不说了,光就背这些,后世的读书人,有几个敢去挑战的?所以看到这儿,聪明人应该明白,明清两代富二代们为什么很少有能进官场的了吧!

毕竟家里有钱有势,可以跟葱葱一样,每天美酒美食,肤白貌美大长腿,谁能忍住这些诱惑,天天呆在自习室里,玩命抓学习啊?这不符合人性,除了极端的变态,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有那种自制力。

而能做到天天自觉在自习室里抓学习的,那都是些什么人?毫无疑问,那都是些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和自己家庭命运的寒门子弟。

所以这八股取士,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是明显的干不过寒门子弟。因此每次八股取士朝廷新晋选拔的官员,绝大多数是寒门子弟,这些寒门子弟进入官场后,又会出于本身的阶级立场,本能的就会去维护寒门子弟的晋升通道,打击那些接班现象。

于是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官员的明清两代,它的高级行政官员,也就不存在世袭这种情况,而成了一个属于寒门文科狗的最好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