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暑假10》

人生之事,都需要好好斟酌,图一时之快,终究是快乐了,更带来的却是,更多的烦恼。

见欲穿心,犹如狱中人。

说起狱中人,不得不提起,在帝制时代的一个故事。

要说起妖魔鬼怪的故事,却不得不提这位狱中人,他不是罪犯,却长达几十年时间,与罪犯同吃同住。

黄楚特意寻找到了这个故事的原型,虽然故事被刻意夸张化,但这却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官方任务。

一位开明的黄帝,一位有哲学观的黄帝,一位想要知道,世人想法的黄帝,想要避开监制,那么就需要另辟蹊径。

但皇帝的史记,他自己又不能看,也不能干涉,那么他要怎么做呢?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边缘人,文笔又好,不受关注,与自己又有深厚感情的人。

最终,他盯上了一个愣头青,只喜欢文学,不喜欢官场的一个男人,比他小十岁,却与他熟悉的青年,王德平。

常年深居宫中,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语言相投的年轻人,本来他想着让年轻人去考公入官,没想到却被拒绝了。

当初是以普通身份相交,也只有这样,才会如实的告诉他,志不在此的缘由,乃官场水深。

寒门之惊,莫过如此。

要是不做完全准备,进入这个深渊,那真是死无葬身之地。

哪怕作为皇帝,他也深明此意,不做强求,可也交心深谈。

事情过去了几年,随着慢慢揭露,皇帝把想法说了出来,没想到王德平答应了。

皇帝深知,取名“王德平”的青年,不是普通的名字,甚至他查不到他的跟脚,可却知道,值得信任。

而京畿重狱,从此多了一个狱中人,也秘密在重狱之中,给他安排了一处秘密居所。

也是给了这个王德平,安排了一个妻子,也让王德平,有了几房子嗣。

开始的第一年,他一无所获,因为那时的他,早出晚归,却让人知道,他不是牢犯。

而他在温柔乡里,也确认了,皇帝对他很好,这个女人,是一个贤妻良母,值得他背井离乡之后,信任的人。

延下了第一个子嗣,是个男孩,他很高兴的没有早出晚归,一直这样一个多月。

而妻子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曰:官人不是官人吗?不去看,就知道长什么样吗?以前没去市集专门买菜,还不知道他们不敢吆喝呢。

王德平一时惊醒,他早出晚归,像上班一样,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但不知道他们为何犯罪,怎么会犯罪。

一时之间,他做了决定,以身入局,便把这件事告知了妻子。

而三天之后,他正式以牢犯之状,住进了牢狱,而每次要回去与妻子相守,都是以提审之名而去,最久也不过三天时间。

明明居所就在这座牢狱之内,可与妻子却聚少离多,可他还是做到了,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写出了那本,令皇帝满意的二十四万字《狱中人》,一部单元记载史书。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杀人犯,杀了一个员外,本来想仗刑当场击毙,可犯人穷凶极恶,根本不能捉到人。

后来报官,捉到时,才发现这个杀人犯,本身是一个官兵,只是因为要报灭族之仇,不信任官家,就自行去杀这个员外。

那时官兵制未分官制与兵制,导致了严重的管理制度,官僚风气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腐化程度。

皇帝每天只知道哪里有灾难,哪里有银子不够,哪里需要加制补官,却不知道为何需要。

第一个犯人,就把瓜吃到自己身上,作为皇帝却要定下思考。

要是他能够发怒,早就不知道掉落了多少个脑袋了,或许他们要制衡他。

日理万机之余,他继续当自己的那个不管不顾的黄帝,却暗暗布局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贪污腐化案,也是皇帝乐得其见的案件。

可是它蹊跷,经过王德平的文字之下,总算知道了来龙去脉,可是在案宗上,却没有这个记录,反而说这个贪污官吏,是惯犯。

甚至案宗上详细的写了过程,多少年间贪污了多少银钱,达到了死刑。

恰恰相反,这个官因为与地方大员不对付,甚至对案宗供认不讳,押解到京畿,也是他的密谋之一,如果还不能翻身,那他就算死了,也不再留恋。

还好,王德平写每一个犯人,都是一个单独的载书,并不影响皇帝第一时间可以知道。

他虽然相信王德平,可也会怀疑,犯人是不是知道,王德平的身份。

后来,派了身边的侍卫员,拿金令护身,去暗访,收集资料。

第一步是保这个犯人,让他关押在京畿重狱之中,继续关着。

第二步,分化地方大员的封锁,调令遣兵远行七百里外的关隘。

第三步,侍卫员代为体察民情,获取犯人的直接问题,一一印证。

第四步,派一名直属大员下去潜游,以案情复审取罪的理由,不管是否有勾结都不重要,他要看的是第三只眼反馈的答案。

第五步,直接干涉和接手当时案宗,派言官以皇帝指令,派太子夫文判。

第六步,通过此案宣传官家权威,渐渐回暖,把自己的手,伸出宫廷之外。

单单是这两个案例,就已经花费了王德平三年的时间,也是逐步信任,才能得到完全信任。

吃到了这个红利,皇帝心得意满,可是也怕王德平暴露,就把他提审了三个月,让他回家与妻子团圆。

这三月的时间,让王德平顺利拿到了第三胎,两人见面时,还互相调侃说,依然风采依旧。

可是,有了这一次的开局,皇帝想着继续,王德平也喜欢,就不谋而合。

第三个故事,不得不提到普通案件了,重狱旁边,便是轻狱,犯罪的竟是个年轻人。

一般来说,犯这种案的,都是那些觉得没有多少年活头的老头,破罐子破摔。

冲撞罪,可大可小,可为什么去冲撞,不过是为了发声,大时有可能当场被杖毙,特别是遇上那种易怒的官员。

可小,要是不在乎,或者心情好,只是关押起来,这个年轻人就是在京畿属地冲撞了府衙,就关押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