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拜访仙师寻龙点穴
- 风水闻道:从研习风水开始修仙!
- 双面龟大人
- 1960字
- 2024-05-20 11:54:05
“葬者,隐也,乘天地之元炁焉。”
在《仙茔秘录》开篇之初,郭璞曾有此言,于我初涉风水之道时亦有所思。未涉足风水堪舆之前,吾与俗世中人一般,视埋葬亡者仅为求其身后安宁。
“葬”,藏匿也,避世而息,蕴藏生机之意。不仅死者的陵寝可称“葬”或“藏”,活人的居所亦然。而在修真风水中,生气非指凡尘俗气,实乃阴阳二气、万物本源之炁。人虽身故,其所携生气却并未消散,若能择地妥善安葬,借大地之炁,融己身之炁,便能使后嗣亲属受其益,增其炁运。
因此,阴宅风水之说应运而生,随之而来,专司寻觅佳穴、调整风水的职业——风水仙师也随之兴起。
我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家族,祖祖辈辈皆为风水仙师,以助人定阳宅阴邸、调和风水为业。按常理而言,我家应当早已为自己挑选了绝佳的居住之地或是先祖陵园,子孙后代当个个飞升腾达才对,但现实并非如此如意。
我尚年幼之际,母亲已仙逝,父亲则如云烟般消失,只留下模糊的记忆。自记事起,我就跟随祖父生活。祖父在这片地域赫赫有名,是备受尊崇的风水仙师,虽然生活在乡间,却时常有达官贵人乘坐豪华仙舟前来恭请祖父出山看风水。
尽管风水之术在现今世界被视为封建迷信,但每日上门求教者仍络绎不绝,家中自然过得颇为殷实。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别的孩子还在研习基础经文,而我已被祖父要求开始研读《仙茔秘录》、《道德真经》等涉及阴阳变化的仙家典籍。
为了让这些深奥内容易于理解,祖父决定带我去亲历最近的一场迁坟改葬之事。
“李半仙,终得联系上您了!”
当日正午,我正在家中静室打坐修炼,却被一声高亢激昂的呼唤惊醒。
“何方之人,竟敢扰我清修?”
我睁开略带倦意的双眸,步入正厅,只见厅内已是座无虚席,男女老少济济一堂,均是对祖父毕恭毕敬,围聚中央犹如众星捧月。
他们身上散发的气息相近,显然来自同一大家族,人数多达十数,为首的是一位看似五旬左右的中年男子,体态丰腴,身着仙袍,尽管材质华贵,却因身形饱满而不甚合身,腹部赘肉显眼。
“听闻李道友近日有心归隐,未知是否属实?”
中年修士面带敬意,言语间难掩忐忑,显然对面前的祖父极为敬畏。
面对此问,祖父只是淡然颌首。
“老朽年岁已高,膝下尚有一小孙,需人照料。这风水秘术乃阴阳相生之理,过多窥探天机,恐损及子孙福祉。加之小儿尚幼,亟需人照拂。”
祖父欲归隐之事我却未曾听他提起过,但偶有其他村落的长辈前来拜访,都言自打我降生以来,祖父外出布阵勘舆之行确实日益减少。
“李道友,请救我一家于水火之中。”
那中年修士交谈未几,脸色陡变,满目哀求,似要下跪,只见祖父随手一提,那体重足有两百斤的胖子竟如鸿毛般被轻易提起!
“祖父好深厚的修为。”
我心中暗自称奇,忆起自记事起也曾见过数次有人登门求助,但那时还未开始修习《葬仙经》等玄妙典籍,对此类事情了解不多,故不曾多问。
如今初涉此道,便不禁想要亲身验证一番,这风水之道究竟是否真有如此神奇?
村中有几位年纪稍长的少年已去了县城修习,他们回乡时总对我提及祖父,言辞间皆称其为江湖术士,所行之事尽是欺世盗名。他们自诩见识广博,还曾请教过省城大学毕业的修真者云云。
似乎那些修炼有成的高人对风水玄学一类颇为不屑。
我对他们的言论实难理解,但也大致明白,他们无非是在说祖父是个骗子。
对此种侮辱,我自然愤慨不已,然而自己并未亲眼见证,一时之间也无法辩驳。
“贫道明白你家中的困境,这样吧,先由贫道为你指点一二,你至省城后再寻一位精通风水的修士,按照贫道所示重新调整布局。毕竟你们身处繁华之地,贫道若离此而去,牵挂家中稚子……”
此时,我听到祖父说出这番颇显矛盾的话语,显然他是因顾虑我年幼而不愿远行。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念头在我脑中灵光乍现。
“祖父,既然人家千里迢迢来请您出山,您就应承下来吧,我可以跟着一同前往,正好借此机会印证一下您所授之法,看看这风水之道究竟如何。再说,我也想出去开开眼界,领略一下他们常说的那座大城池。”
平日里我是断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可此刻正是求知实践的好时机,也正巧满足一下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之心。
“如此甚好!李道友,您不必再推脱了,您看,您的孙儿都这般说了,带上他也无妨,让他去见识一番世面,总比在这小小村落里闭塞度日要强吧?”
那中年修士见有机可乘,忙堆满脸笑容,热情地拉住祖父的手,一副就要立刻启程的模样。
“哎!小家伙,老夫我这修炼余生怕是要被你牵绊住了!”
师尊瞪了我一眼,却也不再推辞。
“刘施主,暂且放下贫道,既是要前往那修真大城,有些法宝秘籍自然要提前准备。”
转过脸来对着我说道:“你这小子年纪轻轻,鬼主意不少,此番随我同往倒也合适,你已修行一段时日,莫以为带你出去是游玩,届时我便现场考验一番,看你的根基是否扎实!”
“还要考验呐?!”
闻得此言,我不禁面露苦涩,本就枯燥的修炼之法,如今竟还有临场试炼,看来在那大城之中,怕是无法逍遥自在了。
“若不严苛几分,你又怎能精进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