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御史大夫
- 重生人皇,功德拉满打造不败殷商
- 温暖晴空
- 2028字
- 2024-11-10 23:38:08
告变验实,朝臣们后知后觉,这才“举朝震惊”。
而到了此时,朝堂之臣还有人以为是非曲直犹未可知,想要招降袁福通,或者是谈判!
简直痴人说梦!荒诞可笑的可以!
造反这种事还有“真相”可言?
对,造反的确有“真相”!
但绝对不是他们希望的“真相”,而是另外一种真相。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大臣欺诬!
朝中有佞幸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谁为真正的佞幸还有待可知。
以营造太平盛世,繁荣景象等虚假为手段的人,怕是不少。
但在朝中,总有那么一两个为首的,带头的,身份、地位最高,权利最大的,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才能让一切不露出破绽,做到滴水不漏,一切才能持续存在并表现出来,才能持续进行,以某种形式,在朝堂中运行下去。
没有人说出口,更不敢声张,任何对当前局面有影响的事情都不会存在,一切都不会被戳破,除非兜不住。
反叛这种事情不得不被提上朝堂,提也不是他们提出来的。
风声总是会有的,朝廷最终还是会知道的,掩藏都掩藏不住,就算想要掩藏,也不过是时间长久的问题。
“太平盛世”会出现反叛这种事情,他们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解释?
其中负最主要责任的就是丞相商容!
他为相多年,没有发现反叛不说,更没有相应的应对策略,也没有相关的解决办法。
那他这个丞相是当的什么丞相?
欲专国,则谮(zen四声诋毁、陷害他人)下谩(man二声欺瞒)上,执囚(执逮捕,囚囚禁)于人。
今丞相及诸臣等,无拳无勇(没有能力和勇气,即无能),职(只,仅,专,并非指职位)为乱阶(祸端,祸根语出诗经·小雅·巧言)【指成为祸乱的根源,造成祸端】,之后叛乱未息,咎在其臣等!
然而商容身为丞相,本该理国顺民,却反生叛乱,无以帅示四方,丞相为朝堂之首,亦为群臣表率,受命理政,国政却如脱缰的野马,信不由己。
令巫占卜国运,卜算未来,
为相者,上佐政,下理民,顺阴阳四时,遂和万物,使之无有不安其位者,诸般皆宜。
而令其备位宰相,阴阳未和,实为罪臣。
既为罪臣,宜治其罪,理应令其上丞相印绶罢归。
丞相之任不择阶层,不分地域,能者居之,非固有。
往者任之轻而责之重,而今者任之重而责之轻,未免数典而忘祖,其之所以如此,除吏(任免官员除者,除故官就新官,古官制用语,语出《汉书》,“除吏尽未,亦欲除吏”)自天朝,诸侯皆有此权。
自古以来,诸侯皆封建于地,各自成“国”,君其领地。
避免不了有强臣大族,那么,朝廷的人事任免就不是那么简单的。
搞不好就会有篡弑之举,这样的事又不是没出现过。
把控朝局,影响朝势之事相仍,那么朝廷及国家将动荡不已,祸乱将生。
再外结诸侯,内结朝臣,起兼并之力,而为国家祸患!
甚至可能因此务于战争,混乱日益加剧。
后面不就是这样吗?
后面他倒是把商容给清了,商容一死,战争就开始了,开始扩大化,没有消停的时侯,也不会停止。
更不会弱化、休止!
朝廷每大议,丞相的观点至关重要。
而无论何时,丞相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所以抑臣威,另设一职,专门针对丞相。
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帝王术。
子受可以以其为使者为心腹,作为使者又可以以从事作为耳目。
谓之公平与否,是取决于从属官吏,是取决于子受所设之职,是取决于使者,是取决于朝廷,而不是百官。
机事转委,而不是丞相独揽。
而观杨任是天赋敏速之才,亦有对策,已为高第,举其为人还算方正,亦议郎,为谏大夫,可迁任此职。
承旧制,设丞相的同时,另设一职,名为御史大夫,二职并立,以理朝政。
二职可谓之为二府,有不当在位者,二府可奏佞谄罢免。
而今,御史大夫亦称三公!
以官称御史大夫,以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
而杨任身为礼臣,犹是三公,为御史大夫。
是时,杨任已是升任为礼臣,又为御史大夫,称三公,圣眷厚恩存之一人者,恐怕也只有杨任了。
三公之职犹重,燮(xie四声)理【协调处理)百官,无使相侵(语出《史记》),以调和阴阳为务,论道经邦为本。
三公设立之初,就以此为目的,子受很赞成这种说法。
犹知三公之重,以调和为主,协调百官,以顺四时,理阴阳,引为己职。
所以三公二府,朝政不再以丞相为主,而分为丞相、御史大夫。
不急击朝政之弊端,御史大夫以下高自位置,无得有善政。
但为丞相置,朝政不过而已。
是置相以来,一再屈法,许之朝臣,皆自得,并无有益于国家。
看来还得加强法治建设才行。
在丞相之外,专门设立御史大夫,正是在于此。
朝中亦有免冠自劾者,而多数不过是做做样子,待到一定时候,又重新上任。
子受没有太多亲近之臣,并不算特异,独一个杨任能获圣心,更多也是因为杨婉杨妃的原因。
官至三公,三公之位,无所不统,三公负责于阴阳平衡的调和,首先需明于阴阳。
三公之责,司职内外,是监督朝廷的各种事务。
三公亦曰三司,此三公之职,宜治其罪者,仍在其位,未革爵罢退,此乃三公之责。
是商容为丞相,位列三公,虽有罪,却从未自乞其罪,免冠自劾,上归丞相印绶。
太师位列三公之首,所以三公之事皆以太师为主。
所以太师可以任免大将,排军列阵,率军远征。
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师备三公官,于是大大加强了司法体制,司法不再空言。
司法不容更改,
杨任很快就可以走马上任,为御史大夫,大大加强子受的司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