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长安沦陷
- 穿越到武力智力互换的三国
- 愚昧的山羊
- 2043字
- 2024-10-18 21:00:05
长安城中并不是只有并州军与西凉军两方势力,还有其他地方的军队。
吕布和王允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城中残留的西凉军,防止他们与城外的李傕串通在一起。
但是除了西凉军外,其中有一伙何进在蜀地征召的士兵看到了李傕劝降的书信。
这伙蜀兵与西凉军和并州军之间都没有联系。
他们看到李傕势大,知道城中无法防守下去,于是趁夜晚偷偷将城门打开,放李傕入城。
李傕接到消息,赶紧穿戴好甲胄,带兵杀入城中。
城中吕布也被这些蜀兵的突然投降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吕布只得带着并州军且战且退。
一方本就势大,另一方早有撤退之意。
李傕很快将吕布打退,占领了长安。
西凉军麾下将士还要去追击吕布,但是李傕知道吕布的厉害,怕吕布还有后手。
李傕只让张济带两万人缓缓跟着吕布,送吕布出境。
吕布带队逃出长安后,向着东南进发。
张济紧紧跟在吕布身后,这让吕布十分难受。
吕布假意回军攻击,张济被吓的不敢再追击吕布。
吕布逃往商县,派人骗开武关,与袁术联络。
张济见状,只好驻军在上雒,防备吕布。
这边李傕入了长安城后,不改西凉军本色,开始总兵劫掠。
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纷纷战死。
其余官员、百姓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城中仅存的一些躲过了董卓暗夺的世家,这次栽在了李傕的明抢上。
王允此时带着剩下的士兵拥簇着刘协来到宣平城上,对着城下的李傕等人问道:
“尔等无诏入京,还在城中作威作福、纵兵劫掠,到底是想干什么!”
李傕在城下回答道:“董太师忠于陛下,却被吕布那厮无故杀害。
我等皆为太师报仇而来,无错矣。”
年纪尚轻的刘协已经有些被西凉军吓坏了。
王允见状,赶紧把刘协带下去。
之后王允派人去和李傕谈判,去问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想要什么?
第一,要为董太师平反。
太师一心为国,却遭小人陷害,诬陷他为汉贼,此事绝不可忍。
朝廷当还给太师全部待遇,并且下诏让吕布回长安接受廷尉审判。
第二,我等入京,虽然有些小错,但终归是为了朝廷。
我等此番无诏入京之罪,当免。”
来人将李傕的条件带给王允。
王允听完后大怒。
“董贼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这帮西凉武夫竟然要替他平反,岂不可笑至极。
要是董贼都能恢复清名,那十常侍是不是也能摇身一变,变成忠君爱国之人了。”
十常侍:爱国不一定,但我们可都是忠君的,和那董卓可不一样,他可一样都不沾。
王允直接拒绝李傕请求。
但是李傕直接让人在城下大喊,让城中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条件。
宫城之内,大臣们正在互相争吵。
王允坚持不愿为董卓平反,但是其他官员已经被这些西凉军的残暴吓怕了,纷纷劝王允让他先同意请求,之后再想办法。
但是王允口风很硬,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但是坐在御座之上的刘协发话了。
“太师,城外这些西凉军已经开始在长安城中大开杀戒,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狗急跳墙,强攻宫城。
不如先像大家说的这样,暂时安抚住他们,等待后续再做处置吧。”
刘协虽然发了话,但是王允还是想再坚持一下。
“陛下,那李傕今日敢为董卓平反,那来日就是第二个董卓。
我不信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派兵进攻宫城。
只要我们坚持底线,那李傕也不能拿我们怎样。”
刘协听完王允的话,面色一下阴了下来。
刘协在董卓掌权的时期,就只是董卓的傀儡。
本以为董卓身死,王允执政,自己就能重新掌握皇权。
但是今天,自己刚一提议,王允直接拒绝,丝毫不给自己面子。
“太师如此说,是也不把我这个陛下当回事吗?
我看不是李傕想当第二个董卓,是你王子师要当第二个董卓吧!”
刘协这话一出,王允只得下拜行礼,磕头谢罪,口称不敢。
在刘协的授意下,朝廷同意了李傕的条件,为董卓平反,同时饶恕李傕等人的罪责。
但是李傕见朝廷如此软弱,顿时生出轻视之心。
现下不光要免除自己等人的罪责,还要封赏他们的救驾之功。
刘协已经做了一次妥协,自然不在乎再做一次。
李傕封为扬武将军,郭汜封为扬烈将军,张济和樊稠加封为中郎将。
李傕此时放出口风,说自己等人已经满足,只等朝廷封赏完毕后,撤军回凉州。
刘协大喜,便命人打开宫城,准备封赏几人。
李傕等人自是不敢攻打宫城。
但是城门打开之后,李傕带军队入城,迅速将宫城内所有武装掌握。
刘协这才知道自己中了李傕的计了,但是为时已晚。
王允无奈,知道自己不容于西凉军,便一个人登上门楼。
李傕等人带人包围门楼,知道上面只有王允一人后,李傕、郭汜二人一同上楼。
李傕看到王允大声斥责道:“太师何罪,竟被你等暗害!”
王允知道今日必死,大声驳斥道:“董卓无道,作恶多端。
欺辱天子,操纵朝廷,肆虐百姓。
你等竟问我董卓何罪?
董卓之罪,罄竹难书。
我杀董卓,乃是天诛!”
郭汜直接反驳道:“太师作为,岂是你这小人能辩驳的。
太师为国家,为朝廷,做了多少事。
你们敢杀害太师,你们才是乱党、逆贼。”
王允哈哈大笑:“无论今日你二人如何解释,董卓所作所为皆有后人定夺。
青史之上,董卓之名定当遗臭万年。”
郭汜大怒,拔出刀来,准备上前杀了王允。
王允浑然不惧,继续说道:“我知今日必死,所以我特地选在这门楼之上。
等我死后,就让我在这门楼之上亲眼看着你们是如何被人消灭的!”
说完,王允纵身一跃,跳下门楼,摔个粉碎。
大汉太师,王允,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