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公孙瓒的反击
- 穿越到武力智力互换的三国
- 愚昧的山羊
- 2030字
- 2024-11-01 17:00:09
典韦清剿了黑山军,保证了太行山的畅通,也给予了袁绍一定程度的压制,牵制住他的兵力。
界桥之战之后的公孙瓒回到了幽州,他现在急需要做的是打通与青州的道路,与田楷、刘备连成一处。
不过现在公孙瓒联络了陶谦与袁术两人都没能击败袁绍、曹操,现在的他知道单凭他自己是不可能击败袁绍了。
他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的领导,幽州牧刘虞以及与袁绍有嫌隙的陈亮身上。
公孙瓒之前接到过卢植的信息,告诉他袁绍的阴谋,这卢植正是接受了陈亮的委托才来见公孙瓒的。
不过卢植在上谷郡军都山隐居,冬日里已经去世,公孙瓒只能另外选人去和陈亮联络。
跟陈亮保持一定友好不同的是,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矛盾是两人理念的偏差。
刘虞是个种地经营的好手,在刘虞的带领下,他不光供应了公孙瓒的财政,而且还靠着自己的结余以及与乌桓的交情,凑出了十万大军。
现在的情况是刘虞既有兵又有粮,而公孙瓒只有兵,粮却在刘虞的控制之下。
不过之前刘虞因为袁绍想要立他为天子的事情,让他对袁绍产生厌恶,从而支持与袁绍敌对的公孙瓒。
不过现在刘虞有了自己的兵马,再加上界桥的失败导致了公孙瓒的声名受到了损失,让他在幽州的威望逐渐降低。
当下的局势让公孙瓒感到了危急,只要有一点不慎,自己就要踏入深渊了。
公孙瓒先向刘虞服软,与刘虞之间恢复关系,让刘虞不至于断了他的粮食。
另一边他又联系上辽东太守公孙度,争取与他达成同盟。
公孙度与公孙瓒一样,都是公孙氏的人。
公孙度的出身也没比公孙瓒好多少,父亲犯罪,带着公孙度逃到了玄菟郡安家,做了个小吏。
但是和公孙瓒同样幸运的是,公孙瓒有一个看上他容貌、能力的太守岳父。
公孙度则有一个看上他本人的玄菟太守,公孙域。
公孙域有一子公孙豹,十八岁夭折了,而公孙度之前也叫公孙豹,还与公孙豹年龄相仿,这让公孙域在公孙度的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
有了太守的资源培养,公孙度不但娶了妻,还当了尚书郎。
后来董卓当政,在与公孙度同郡的徐荣举荐下,公孙度当上了辽东太守。
与中原诸侯不同的是,公孙度的野心就是当一个诸侯王,他很满足当一个辽东的土皇帝,所以他和刘虞之间秋毫不犯。
如果有了公孙度的支援,那么公孙瓒就能暂时摆脱刘虞的粮草控制。
而且公孙度还发展了船运,与青州有贸易往来。
有了公孙度的帮助,那么青州的田楷就可以从海路得到支援,在袁绍侧翼牵制住他。
但是公孙瓒有什么能打动公孙度的呢?
还真有。
公孙瓒准备了他接下来的密谋,他要掌控整个幽州,只有掌握了幽州之后,才能与袁绍一决雌雄。
不过刘虞现在无论声望与实力,都在公孙瓒之上。
公孙瓒给公孙度画了个大饼,若是公孙度支持他拿下幽州,便把辽西割给公孙度。
不过光靠画饼是不可能打动公孙度的。
除了画饼,公孙瓒准备给刘虞安上一个罪名,一个让陈亮必须出兵帮他的理由。公孙瓒准备揭露袁绍要立刘虞为帝的消息。
若是只有几人知道这个消息,没有被大众传播的话,那么陈亮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这事含混过去。
但如果天下传遍了此事,那么代表朝廷的陈亮就不能坐视不理,必须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公孙瓒对于这种感觉很难受,他手上的筹码太少了,只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如果此事成了以后,公孙瓒一定不会再让自己沦落到如此境地。
在公孙瓒披露此事之后,刘虞直接断了公孙瓒的粮草供应,并且让麾下大将田畴、鲜于辅二人领兵陈兵于公孙瓒营地外。
另外刘虞还派自己的儿子刘和拿着自己陈述事件的书信快马加鞭赶往长安,要向朝廷辩解。
另一位当事人袁绍也感到此事的棘手,公孙瓒这一下直接把事情挑明,自己的名望也遭到了一定的损失。
不过最要命的是,陈亮的反应如何。
袁绍知道现在代表朝廷的陈亮一定是不愿意看到出现另一个天子的存在,那么陈亮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不过袁绍也有可以辩驳的地方,他上书朝廷,说当初是因为董卓当政,担心朝廷被逆贼掌控,这才联络大司马刘虞建立朝廷。
原本设想的是,等到赶走董卓之后,便让刘虞还政于刘协,让天子重新掌权。
这种理由明眼人一看就是袁绍的开解之言,毕竟组织反董联盟,袁绍本身就是盟主。
害怕朝廷政令有误,完全可以让刘虞进位太师,以清君侧的名义拒绝接受朝廷命令,而不是让刘虞当皇帝。
不过袁绍的解释还是给了陈亮一个台阶,现在就看陈亮如何应对。
不过不管陈亮的应对如何,袁绍继续向太行山的出口加大兵力,在涉国与朝歌都加派人手观察陈亮动向。
陈亮回到长安之后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公孙瓒给陈亮出了个大难题。
若是不惩处袁绍,那么朝廷的威仪就会进一步下降。
但要是派兵出击,那么刚刚得到休整的士兵又要开拔,这样兵无战心的仗根本没法打。
正当陈亮焦头烂额之际,典韦派人带了他的解决方法来了。
第一页信上写着:“引外兵攻击袁绍,派人申拾刘虞。”
“外兵?”
陈亮赶紧让人拿地图前来。
陈亮站在案几前,看着案几上铺开的的地图,看了半晌,突然明白过来典韦的用意。
陈亮随后以刘协的名义下了四道圣旨。
这些圣旨代表了朝廷的命令,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董卓迁都长安,传国玉玺在迁都过程中已经丢失,现在盖在圣旨上的是仿品。
随着圣旨的传出,现在就看领旨的人的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