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洗好后,他背起背包,在门口玄关柜上拿了一把雨伞,匆匆就下了楼。
铁窗之书的读者们有不成文的规矩:任务发布的前一天,参与任务的同行者要在线下会面。
打车来到市汽车站旁边的一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随便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了下来。
把背包放下后,赵白打开手机,在聊天软件里搜索“铁窗之书东市读者群”,点开,输入文字“读者1008号纸条任务:找到灵莲子”,确认键发送。
过了两秒,“滴滴滴”,“滴滴滴”,原本寂静的群聊里一下子弹出来两条文字消息,分别是:
“读者1011号纸条任务:找到灵莲子”
“读者1037号纸条任务:找到灵莲子”
为了方便联系,赵白和这两位群友很快建立了一个新的群聊,并发消息道:
“都是东市的吧?”
“嗯嗯对的。”
“东市。”
“那好,我们在市汽车站旁会面吧。我已经到了,这里有一个便利店。”
“好的。”
“很快到。”
放下手机,赵白环顾四周,发现这个便利店不算大,但是位置却是不错,尤其是自己靠窗的座位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十字路口路口、汽车站和便利店门口的三个方向的情况。
大概过了十五分钟,一男一女两道身影匆匆跨进了便利店。
他们是一个戴着墨镜、衣着嘻哈的中高个子潮流青年,另一个是穿着紫色冲锋衣运动鞋、样貌很清秀的女孩子。
赵白朝着他们挥挥手,试探着问道:“你们是要去灵莲庙的吗?”
两人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在赵白对面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他们,就是要和赵白组队的同行者。
戴着墨镜的嘻哈青年从工装裤里掏出一张纸条,放在桌面上,说:“我是读者1011号李浩轩,你们也可以叫我小李。”
接着,紫衣清秀女生和赵白也拿出自己的纸条放在桌面上。
紫衣的清秀女生说:“我叫钱雯,是读者1037号。”
赵白说:“读者1008号,赵白。”
说完,三人就没有再说话,气氛些压抑。
“去往南市郊灵莲庙……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赵白打破沉默,看向对面两人。
“我算是准备好了。”那个嘻哈青年瞥见挂在墙面上的电子日历,皱了皱眉说:“不过我看明天四月四日,又是清明节,该不会……让我们去灵莲庙扫墓吧?!”
“不是我迷信,我觉得这个日子的数字,不太吉利,总感觉会有什么——”紫衣的清秀女生说到这里,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说话的声音小了下去,弱弱地吐出剩下的话语,“……事情发生。”
“不要想这么多了,我们还有点时间,还是多了解了解情况吧为好。”赵白打开手机,搜索着“灵莲庙的清明习俗”,很快屏幕上出现了几篇文章,他点开看了一眼就转发到了三人的聊天群里,却发现紫衣女生已经把聊天群名称改为“老祖宗保佑我们”。
赵白忍不住噗嗤一声轻笑了出来。
“略。”对面的钱雯扯着眼皮做了个鬼脸,但用正经的腔调说:“心诚则灵,老祖宗肯定会让好运眷顾我们的。”
嘻哈青年小李不明所以,疑惑地看着两人,直到打开手机的一刻才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气氛瞬间轻松活跃了许多,话匣子很快就打开了。
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
三人在心里默默说道。
下午13:20分,汽车准点到达南市郊汽车站。
赵白下车后随便找了一个小商贩模样的路人问路。
路人很热心,指着一座大山说:“绕过前面两座大山,一直往南走,大概一个半小时后可以看到一个村子,叫有莲村。你们要找的那个庙就在那个村里。”
“谢谢了老乡。”嘻哈青年小李向那个路人道谢。
“没事没事。”路人摆摆手,显然是一个好说话的老实人,有些好奇地看着赵白三人问道:“看你们也不像乡下人,是清明回来扫墓的吗?”
“啊,算吧。其实我们是听说灵莲庙有清明节和上巳节有活动,想来体验一下。”紫衣女生钱雯笑嘻嘻地抢着回答。
“喔,这样啊。以前这灵莲庙还算蛮灵验的,在我们当地挺有名气,最近几年出了点事,就没什么人去看热闹了。不过,那里活动应该还是会照往年举办的。”路人抬手看来了看表,脸色变得有些焦急:“不说了,我有点急事要先走了。”
三人刚跟他道完别,那个路人已经走到半路又转过身来嘱咐了一句:“啊,对了,你们外地人进庙前最好找个当地的顾问,我们这边规矩多,千万别冲突了庙家……”
“这个老乡还真是有意思,要是接下来遇到的人都这么热心肠好讲话就好了。”钱雯看着匆匆离开的小商贩感叹道。
“感叹这么多?”嘻哈青年李浩轩把挂在前胸衣服口袋的墨镜戴上,语气有些调侃,“别忘了,还有好长一段路等着我们走呢!”
“是啊。”赵白看了看头顶的天空,表示赞同,“我们赶路要紧,这天气不太好,要是下雨了路就难走了!”
天上的阴云连成一片,乌压压的,看样子很有可能会随时来场大雨。
经过近三小时的长途跋涉,三人眼前终于出现了一个立碑,上面正刻着“有莲村”几个大字。
“终于到了!”
赵白指着前方的石子路,有些激动。
沿着石子路两旁可以看见许多的水田和水塘,一些村民还弯着腰在水田里辛勤劳动着,而路的尽头则是一幢幢低矮的楼房隐匿在山脚边的白雾里,恍若世外桃源。
看样子,这里就是那个路人所说的地方了——有莲村。
那么接下来,只要今天去到灵莲庙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去到灵莲庙,正是那本诡异的铁窗之书的任务指示的一个部分,只要把它发布的所有任务完成……就可以活命。
这是铁窗之书的读者们,公认的一个事实。
走过村口立碑,进了村子,嘻哈青年小李眼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老农正蹲在大树下歇脚,随即提议去打听打听灵莲庙的情况。
“好啊,走了这么久的路,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钱雯把手放在膝盖上,恨不得马上飞到那棵树下躺着。
赵白也正有此意,之前因为担心下雨,连续三个小时着急赶路,都没怎么停过脚步,加之山间小路崎岖不平,脚底早就磨得生疼,进了村子悬在半空中的心才稍稍放了下来。
“这位老伯……”李浩轩笑着走向前去问道:“你知道灵莲庙怎么走吗?”
那老伯皮肤黝黑,头发斑白,看起来五六十岁,戴着一顶草编帽,让人感觉很勤劳质朴。
“晓得啊。”那老伯看了看李浩轩,又看向李浩轩身后走过来的赵白和钱雯,有些戒备地说:“你们,是来做什么的?”
“我们是听说灵莲庙这段时间有活动,来参观的。第一次来不认识路,想问问路。”
老伯听完“噢”了一声说:“这样子啊……灵莲庙的路我知道!这几年来我们村看庙的人很少了,一年到头难得有几个人来,来看庙的都是村里的老伙计。方才我看你们打扮也不像村里人,还以为是来……”
“是来?”赵白不解地问道。
“啊…没什么没什么。”老农摆摆手,呼了口长长的气,“就是我们村种莲有点名气,莲好,每年开春种莲是时候就有人来偷莲苗,要防着。”
“原来把我们当成偷莲苗的了,我们哪里像了?!”钱雯愤怒地小声嘀咕。
那个老伯大概是听到了,黝黑的脸庞瞬间涨红,变得黑红黑红的,讪讪着说:“要怪就怪偷莲苗的人……太精咯。”
偷莲苗?……至于吗?
之前到村口的时候,赵白朝四周眺望过去,发现每几块水田和水塘的田埂路上都有一棵树,树下坐着人,当时心里就觉得有些奇怪……原来是在防人偷莲苗。
“看你们应该也没个地方落脚,我们村里这个庙的活动要办好几天呢!”眼下误会解除了,老伯也变得亲切许多,开始兴致勃勃地自我介绍道:“对了,你们叫我何老伯就阔以了,敢问路在何方的何。刚好我家离灵莲庙还算近的,不嫌弃的话可以来我何老伯家住。”
三人想了想,觉得是个好主意,也就没有推脱,连忙对着何老伯道谢。
何老伯和不远处水塘里劳作的人们打了个招呼,就带着赵白三人回到了自己的家。
一路上,也引得有些村民频频回头,有好奇的疑惑的也有戒备的,何老伯解释也都笑嘻嘻地帮忙解释。
一路平安。
赵白走在后面,仔细地注意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心里隐隐约约感到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
他知道,这纸条的任务……可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只有完成了铁窗之书的纸条任务,才有可能活着。而完成纸条任务最重要的,是找到生的钥匙,回避死的钥匙……
这,就是铁窗之书对它的读者们的提示……想活着,就要遵守!
很显然,这次纸条任务给他们三人的生的钥匙,就是——找到灵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