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怀文自领了赈济陕西路与河东地区地震灾情的重任后,便如陀螺般忙碌起来。他深知,此番救灾,关乎万千百姓生死,稍有差池,便是生灵涂炭的惨祸。
这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薛怀文便已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匆匆赶往户部。京城的街道尚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之中,店铺大多还未开门,只有几家早点铺子飘出袅袅炊烟。薛怀文骑着一匹棕色骏马,马蹄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惊起几只栖息在街边树枝上的鸟儿。
户部衙门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户部尚书赵大人正坐在堆满账册的案几前,眉头紧蹙,手中的毛笔不时在纸上圈圈画画。薛怀文大步走进厅堂,对着赵大人拱手行礼:“赵大人,别来无恙。此番救灾,物资筹备之事,还得仰仗大人。”
赵刚连忙起身回礼,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与忧虑:“薛大人客气了。只是这救灾所需钱粮物资,数额巨大,户部库存虽有储备,却也难以完全满足。”
说着,他抬手示意薛怀文坐下,又拿起一本账册,递了过去:“大人请看,这是各地粮仓的存粮数目,如今已紧急调配了一部分,可距离灾区所需,仍有不小的缺口。”
薛怀文接过账册,仔细翻看,神色愈发凝重:“赵大人,如今灾情如火,刻不容缓。还请大人即刻行文各富庶州县,令其速速筹集粮食,解灾区燃眉之急。至于银钱,可先挪用部分不急之项目款项,后续再设法填补。”
赵刚微微颔首,面露难色道:“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各州县情况不同,筹集物资恐需时日。银钱方面,挪用款项虽可行,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薛怀文沉思片刻,说道:“大人,不妨效仿先贤,向朝中官员及城中富商巨贾发起募捐。以朝廷名义承诺,日后对积极捐赠者,或赐匾额嘉奖,或减免部分赋税,如此,或能解燃眉之急。”
赵刚眼睛一亮,击掌赞道:“薛大人此计甚妙!我这就安排下去。”
离开户部,,日头已高悬半空,薛怀文这才觉腹中饥饿难耐。他随便寻了个路边摊,要了一碗热汤面,三两口扒拉进肚里,便又匆匆前往负责调配物资的提举常平司。
提举常平司衙门内,官员们往来穿梭,一片忙碌。提举使刘大人正在整理各地物资储备清单,见薛怀文前来,赶忙放下手中事务,大步迎上:“薛大人,可是为救灾物资筹备之事而来?”
薛怀文点头,神色严峻:“刘大人,此次海上募粮,物资调配至关重要。还望大人能梳理出各地可紧急调用的物资,随船一同出发,以备不时之需。”
刘平用力一拍胸脯,斩钉截铁道:“大人放心,提举常平司定当全力以赴。我已梳理出部分物资,只是数量有限,还需在沿途持续补充。”
薛怀文拱手致谢:“如此,便多谢刘大人了。灾区百姓深陷水火,全靠诸位齐心协力,方能挽救。”
薛怀文一边等待大船集结,一边尽可能地以朝廷名义向东京城周围的粮商大肆收购,不仅粮食还有随行医师以及大量的堪舆师,就这么马不停蹄的一直忙到出发当天。
出发当日,港口边,数艘高大的海船整齐排列,船舱内,已预先储备了部分物资,水手们在甲板上忙碌地做着出航准备。
薛怀文站在船头,面上带着忧愁,他看着力夫不停的上上下下搬运着一袋又一袋的物资,看着多,但在陕西路和整个河东地区上就显得杯水车薪。
他身旁,一位年轻的官员面露担忧:“大人,此番海上募粮,困难重重,若沿海有人不肯配合,该如何是好?”
薛怀文回过神,听着下官的担忧,沉声道:“朝廷发行国债,值此之际,若遇冥顽不灵、拒不捐粮者,便以朝廷律法论处,杀鸡儆猴!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容不得半分懈怠与自私。”